《中國體育報》10月21日頭版刊發體育總局經濟司司長楊雪鶇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助力體育強國建設
作者 I 體育總局經濟司司長 楊雪鶇
體育產業是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點建設內容,推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體育強國建設的核心戰略目標之一,是體育更好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要功能體現,也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化、個性化消費需求與對更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舉措。推動體育產業發展,既是國家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回應人民呼聲,增進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的必要舉措。“十四五”以來,體育總局以高質量為主題,以創新為內核,以全產業鏈躍升為要義,系統推動體育產業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
一是國家對體育產業的政策支持實現大幅躍升。國務院密集出臺《關于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建設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既從宏觀角度予以頂層設計,提出到2030年冰雪經濟總規模達到1.5萬億元和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7萬億元的發展目標,同時又從相對微觀角度著重部署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建設等具體工作任務,對體育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政策環境。
二是相關部門對體育產業的支持形成廣泛共識。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印發《關于金融支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適應體育產業發展、多層次、廣覆蓋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同時,專門設立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住宿餐飲、文體娛樂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和養老產業的信貸投放。財政部將體育納入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同時將體育納入開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試點工作。商旅文體健融合走向縱深,“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廣泛開展,“跟著賽事去旅行”深入人心,“樂享精彩賽事 尋味中華美食”頻獲點贊。體育產業發展,得到一系列政策紅利支撐。
三是各地對體育帶動經濟的認識發生顯著轉變。目前全國已有將近一半的省(區、市)將體育納入定期經濟調度工作,體育對經濟社會的促進作用得到全國各地空前重視,體育行政部門正被賦予更多責任與使命。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蘇超”“浙BA”等一系列地方體育賽事涌現,單場上座人數屢刷新高,賽事品牌價值迅速攀升,影響力日益擴大。不少地方建起對賽事經濟的監測體系,如今年1至8月,河北省公開舉辦各類體育賽事活動約8000場,直接帶動消費超370億元,同比增長165%;上海市舉辦114項國際國內體育賽事,直接經濟影響74億元,間接經濟影響18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和29%。
四是體育產業的發展基礎得到全方位鞏固提升。體育經營主體創新能力增強,2024年體育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46家,比2022年增加88家。場地設施持續增加,2024年全國體育場地484.17萬個,體育場地面積42.3億平方米,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3.0平方米,相較2020年末分別增長30.4%、36.5%和36.4%。中國戶外運動產業大會從無到有,并已成為業內最權威的政策發布平臺、最豐富的內容輸出平臺、最前沿的產業創新平臺、最活躍的產業融合平臺。體育標準體系不斷完善,人民群眾安全參與體育運動更有保障。
整體看,“十四五”以來,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和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別達到10.3%和11.6%,實現快速增長。同時,我們也清楚認識到,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仍面臨巨大挑戰,在支撐體育強國建設方面仍存在差距。從具體問題看,一是產業政策仍需強化,部分熱點領域政策不完備,如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賽事經濟,目前國家層面沒有專項政策文件,各地發展賽事經濟缺乏宏觀引導。二是經營主體盈利能力不強,體育企業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提供的產品、服務等相對有限,盈利能力不強,抵抗風險能力弱。三是產業隊伍亟需補強,目前體育行政部門內缺少既懂體育又懂產業管理工作的人員,各地體育產業部門人員少、工作多,與發展需求不匹配。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將推動以下三方面工作開展。一是及時研制專項產業政策。結合國家重要戰略落實、重要工作部署,在實踐調研基礎上,加快研制賽事經濟發展專項政策、“十五五”體育產業發展規劃、“十五五”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等,同時引導體育總局有關運動項目中心,將體育產業內容納入“十五五”發展規劃,不斷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可落地性,統籌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二是更好服務經營主體。在制造業方面,體育總局將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研制支持政策,探索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鼓勵企業創新發展,增強盈利能力。在服務業方面,體育總局將繼續加強部門間合作,爭取財政、金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同時鼓勵各地加強對經營主體的培育扶持。三是加強體育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與研究機構的協作,補強產業力量。隨著產業工作任務逐漸多樣性,要加大對各地體育行政部門、總局直屬單位、全國性體育社會組織產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指導,加強其業務能力提升。鼓勵各地在產業規劃研制、賽事監測、消費試點、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建設等工作中,積極與高校、咨詢平臺等機構建立聯系,在讓“外腦”更多參與具體工作的同時,提高“外腦”對體育產業工作的認識,進而形成正向循環,為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體育產業是朝陽產業、幸福產業、綠色產業。展望“十五五”,在新的基礎和起點上,體育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也必將為體育強國建設提供更強動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更大力量。